七七盧溝橋事變
「如果戰端一開,那就是地無分南北,年無分老幼,無論何人,皆有守土抗戰之責,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!」
——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蔣中正委員長
壹、戰前情勢
日本侵華戰爭,其實從民國20年「九一八事變」即啟其端。民國25年12月,「西安事變」和平落幕,全民擁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中正委員長領導中華民國,展開抗敵禦侮、復興中華大業。在國家整體情勢方面,蔣委員長於民國17年統一全中國,同年膺任國民政府主席,恪遵中山先生遺教,結束軍政,進入訓政時期,建設新中國。此後約十年間,無論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外交、教育、財政、交通上都銳意革新,同時在民間推行新生活運動,全國朝氣蓬勃,被譽為「黃金十年」,但此時國家亦處於XX倡亂,日本侵凌的內憂外患情況中。日本帝國早已圖謀吞併中國、征服世界,不願見到東亞雄獅的甦醒,刻意製造事端。「七七事變」(又稱「盧溝橋事變」)是抗戰全面爆發的開始,當時全中華民族「人不分男女老幼,地不分東西南北」,為了民族尊嚴和國家命運,前仆後繼,視死如歸。
貳、戰役經過
民國26年7月7日夜,日軍在北平城郊區的盧溝橋附近非法演習,並藉口失蹤一名士兵,誣稱遭到中國人殺害,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,並強迫我守軍撤出,我國軍立場十分堅定,悍然拒絕無理要求,進而引爆衝突,國軍29軍37師吉星文團奮勇迎敵,開出民族聖戰的第一槍,史稱「七七事變」。「七七事變」爆發後,一開始的軍事行動大致集中在華北的平津地區;日本軍閥用最野蠻的暴力方式告訴中華民族:「你們亡族滅種危機就在眼前!」此情此景,四萬萬同胞用不同的方式喊出了同一個聲音:「抗戰到底救亡圖存!」一場規模空前、壯烈非凡的民族自衛戰爭終於開始!
蔣中正委員長對日本軍閥變本加厲的侵略暴行,認為和平已經面臨絕望,犧牲已到最後關頭,表達絕不再容忍的決心,於7月17日在江西廬山發表了著名的「最後關頭」演說(又稱為《廬山聲明》)。蔣公昭告全國同胞,宣示抗戰到底的決心:「我們既是一個弱國,如果臨到最後關頭,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,以求國家生存;那時節再不容許我們中途妥協,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,便是整個投降,整個滅亡的條件。全國國民最要認清,所謂最後關頭的意義,最後關頭一到,我們只有犧牲到底,抗戰到底,惟有『犧牲到底』的決心,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。若是徬徨不定,妄想茍安,便會陷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!」至此,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宣布開始全面抗戰。
7月25日,日軍在天津塘沽港卸下大批軍用品並往豐台機動,此時的華北日軍,已集結約10萬兵力。日軍20師團挾優勢裝備,於同日入侵廊坊,26日廊坊淪陷,我守軍開始轉進。日軍佔領廊坊後,直逼南苑,當晚日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發出最後通牒,要求我29軍於27日中午以前撤出北平,29軍軍長宋哲元立即悍拒無理要求,日軍之蠻橫讓衝突持續擴大。28日,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,國軍奮力抵抗,29軍副軍長佟麟閣親臨前線指揮作戰,南苑是日軍重兵進攻的主要方向,在敵優勢火力猛攻下,國軍將士血戰南苑,誓死堅守陣地,佟麟閣及132師師長趙登禹指揮部隊痛殲日軍,負傷不退!後來,我政府為避免砲火殃及古都北平,決定全軍撤退,平津就此淪陷。在整個八年抗戰中,「平津保衛戰」實具重大意義,佟麟閣、趙登禹成為抗日戰場上最先殉職的兩位將軍。
參、戰役分析
一、當年面對日本侵華的強大威脅,背後又有XX的武裝叛亂,蔣委員長「抗戰到底」的決心完全正確。身為一個領袖,蔣委員長所面對可能的挫敗與困境,巨大得難以想像,此所展現的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膽識與決心,絕對需要堅定的意志力;尤其面對囂張的「無敵皇軍」,此一戰爭攸關民族存亡,但蔣委員長能夠堅持信念,不受汪兆銘偽政權等投降派的動搖,使我國抗戰終於獲得勝利。
二、「盧溝橋事變」所反映的是當時中日「終須一戰」的必然發展,承前所言,日本明目張膽的侵華暴行,始自「九一八事變」,此期間,日軍在神州大陸傷天害理的惡行,在中華大地上早已鋪滿了乾柴,任何星火都足以燎原。「七七抗戰」不過是戰爭全面爆發的引信;從這一刻開始,我們不再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屈辱,全國軍民奮起,用寧死不屈的決心來捍衛國家的尊嚴。這場民族救亡圖存的戰爭,波及地區約五百萬平方公里,當時從都市到鄉村,處處傳唱著抗戰歌聲,儘管中日國力相距懸殊,但全國軍民秉持「國家至上,民族至上」的信念,發揮出「地無分南北,年無分老幼」的精神,軍民一心,終能以空間換取時間,爆發出沛然莫之能禦的抗敵意志!
三、眾所皆知,當時由於中日整體國力懸殊,民國26年的中華民國,仍是一個處於工業落後經濟不發達的農業國家,卻要對抗日本這個20世紀的先進工業強國。當時我方抗日戰爭的兩大指導原則是:一是誘使日軍由東向西打,而不是由北向南打。二是打持久戰,不論勝也罷,負也罷,就是不與日本講和。今日看來,由於政府正確的抗戰方針,終使我國一步步邁向最後勝利。更重要的是,抗戰時期全民抗敵意志的充分展現,可說是「全民國防」理念的具體實踐。
肆、結語
蔣中正委員長在中日國力極為懸殊的情況下,毅然宣布最後關頭已至,不惜犧牲、奮戰到底。這場「八年抗戰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最慘烈悲壯,也是最偉大光輝的民族救亡圖存戰爭;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毀滅我中華民族的大規模侵略,我中華兒女抱著不做亡國奴的決心,在中華民國政府的領導下奮勇抗戰,萬眾一心,以血肉長城對抗擁有先進武器的強敵,前仆後繼不畏犧牲。「七七事變」後,日軍深刻理解我中華民族絕不屈服的堅定意志,乃決定進一步行動,妄想於三個月內征服中國(即所謂「三月亡華」),然而在接下來的「淞滬會戰」,國軍將士用命,以血肉長城粉碎了日寇野心。
圖片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陸軍司令部
文字資料來源:青年日報社 鐵血映丹心
文中個別字詞有所處理,敬請諒解!
原標題:七七盧溝橋事變(民國26年7月7日)
原文網址:
https://aode.mnd.gov.tw/Unit/Content/366?unitId=167
相關文章:
71年前,臺灣光復 (2016)
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「國語社」↓